[导语]“十二五”期间,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,中国经济增速呈现不断放缓的迹象,受此影响,中国成品油需求尤其是柴油需求受到极大抑制。另一方面,中国炼油产能在不断扩张。在供应增加而需求减少的情况下,目前中国成品油供应失衡局面愈发严重,使得汽柴油出口创下历史新高。
1. 炼油产能过剩,汽柴油产量增速迥异
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底,中国一次炼油产能达到7.84亿吨/年,较2015年底增加了3600万吨。然而,2016年中国原油加工量在5.41亿吨,由此可以得出,中国炼油产能的利用率为69%。据卓创资讯了解,一般产能利用率在75%之下,则存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的,从以上数据来看,目前中国炼油产能处于过剩的局面。
不过,未来十三五期间,中国一次炼油产能依旧处于上涨的态势,一方面,国内炼油产能处于过剩局面,但新的炼油项目依旧上马。卓创资讯分析认为,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,首先,我国炼油生产地和石油消费地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匹配,其次,目前低油价下,炼油成本降低,炼油环节利润相对客观,巨大利益驱使下,新的项目依旧上马。
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16年汽油产量在1.29亿吨,同比上涨6.4%,柴油产量在1.79亿吨,同比下滑1.3%。卓创资讯分析认为,出现汽柴油产量增速迥异的主要原因是,汽柴油消费的偏差,生产根据消费来调整,同时,近几年来,生产环节的柴汽比率逐年下滑,2016年中国生产环节柴汽比率下滑到1.39。
2. 汽油需求中高速增长,柴油需求负增长
据卓创资讯了解,2016年中国汽油消费保持上涨态势,但柴油消费则出现负增长。
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,首先,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私家车普及率提升,国家对1.6L及以下低排量的轿车在2015年10月份到2016年12月底实施购置税减半政策,汽车销量大增,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;截止到2016年底,中国汽车保有量则达到1.94亿辆,汽油下游消费结构中,汽油车占比在八成左右,因此,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直接提振汽油需求增长。
其次,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造成柴油出现负增长;在2008年,中国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时,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,使得中国经济从危机中度过,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速还在10%以上,但随着政策不断退出,外部环境恶化以及近年来中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、淘汰落后产能及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增加,使得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。
3. 中国汽柴油供应过剩局面严峻,出口量激增
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汽油累计出口969.66万吨,同比上涨64.38%,柴油累计出口1540.46万吨,同比上涨115.04%。由此可以看出,为了缓解国内资源供应过剩的局面,2016年中国汽油出口同比增长六成,柴油出口同比增长翻番。鉴于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或在6.5%和7%之间,短期内柴油消费或难有大的回升,国内汽油整体需求尚可,预计2017年中国柴油出口或保持在高位水平,汽油出口量同比依旧增加,但总量不及柴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