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dustry News
Industry News

Get the latest update on Chambroad

博文博识 | 带你看一下山东地炼的前世今生
Font Size A- A A+ Release Date: 2018.01.18 Views:96

地炼,是相对于主营炼厂而言,其发展起源于1998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宏观调整。1998年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结构性调整,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业务重组,小炼厂区别性关停并转。整顿结束后,加工能力在100万吨/年以上的炼厂大多划归两大国有石油公司,而100万吨/年以下的小炼油企业选择保留了82家,成为地炼;沥青厂、溶剂油厂和润滑油厂交由地方政府管理;其余则予以关闭。

 

随着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转变,山东地炼的原料供应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,主要加工原料经过了国产原油、进口燃料油、进口原油三个主要阶段。目前,山东地炼的原料供应形成了以进口原油为主、国产原油为辅的格局。

 

第一阶段:20世纪70~90年代,原油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,一直由国家管控。在该阶段,山东地炼所加工的原料主要为油田落地油、散井油以及国家批复的胜利原油指标油,其中胜利原油指标油配额不足200万吨。截至1997年底,全国原油加工能力约为2.29亿吨/年,其中地炼约1308万吨/年,占全国原油总加工能力的5.7%,每年加工原料总量约为1000万吨。

 

第二阶段:2000~2014年,以进口燃料油为主要加工原料。随着地炼产能扩增,国产指标原油难以满足生产的需求,山东地炼迫切需要其他的原料来源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(WTO)后,成品油(包括燃料油、汽油、航空煤油、柴油、石脑油、蜡油)国营贸易进口于2004年取消配额管理,改为自动许可管理,直馏燃料油成为地炼的主要原料。进口燃料油品质较差,API度普遍在10~20,而且硫含量偏高,是国内外大型炼厂“不屑于”加工的重质原料。在原料供应短缺的情况下,进口燃料油成为山东地炼的主要原料,并促进地炼二次催化、焦化等加工装置产能快速扩张。

 

第三阶段:2015年以后,以进口原油为主要加工原料。随着中国油气市场化改革的推进,2015年2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进口原油逐渐成为地炼重要的加工原料。截至2017年4月,全国共有23家地炼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,共计使用配额9585万吨/年,其中山东共有18家地炼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,合计使用配额6085万吨/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