员工风采
员工风采

了解京博第一手资讯

榜样力量 | 潘红志:从期货“门外汉”到头寸管理者的华丽转身
Font Size A- A A+ Release Date: 2022.06.21 Views:759

他曾经是滨州技师学院的一位数学老师,每天与学生打交道,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。然而在人生的一个关键节点,一次看似普通的选择,却让他成为期货市场的弄潮儿。

抉择不同,初心始终。他就是京博石化期货研究院院长潘红志。


把热爱变成事业


人们常说,喜欢做一件事是发自内心的热爱,所以会竭尽全力并持之以恒。潘红志就是这样。


2015年2月,一次偶然的机会,还在当老师的潘红志看到京博期货的一则招聘信息。“我是学数学的,对数字很敏感,对期货投资也非常感兴趣。虽然老师的工作很稳定,但是我更喜欢挑战。所以,我不想错过这次机会,就投了份简历。”谈起自己的从业经历,潘红志坦言,自己非常幸运,顺利加入京博,感谢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与空间。

入职后,潘红志被分配到京博控股金融衍生品部从事研究员。自此,潘红志怀揣着对期货的好奇和热忱,开启了将热爱变成事业的第一步。初入期货行业,潘红志还是个“门外汉”,一切从零开始。为了让自己尽快成长,潘红志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专业知识,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,考取了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,并通过了期货从业资格证、CFA(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)一级考试,成为CFA会员。

“从事期货交易,没有捷径可走。只能多学习、多思考、多复盘。”潘红志说道:“我特别感谢我事业的引路人——期现经营策划中心总经理刘勇,他带我入门,经常鼓励我,把工作经验传授给我,而且从他身上还学到一个好习惯就是买书、看书,让我受益匪浅。”

抗压领跑,创新破局



2016年,潘红志进入京博石化期货套保经营部,成为一名波谲云诡市场下的头寸管理者。


期货,可谓是人世间搏杀最为激烈的金钱战场,每一次的多空博弈好比战场上殊死较量。在潘红志看来,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,适者生存的环境。不论行业背景如何严峻动荡或是瞬息万变,头寸管理者要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敬畏心,要与时俱进、大胆创新,不断进行逻辑推演、市场调研,总结把握趋势与节奏的变化。于是,潘红志带领团队在头寸管理中逐步转化思路,基于净头寸风险把控,结合产能利润链条管理,协同期现联合运营,施行头寸精细化管理,在油价低位时,采取先锁价后加工、主动增加头寸的模式;在油价高位时,采取先加工后锁价、主动降低头寸的模式。

2021年 11月,原油价格出现一波回调,为了把握住这次市场机会,期货研究团队迅速组织进行评估预测,在原油关键点位联融多部门协同作战。因时差因素,国内与西方国家相隔12小时,关键点位预测也在后半夜。在预测过程中,团队遇到了瓶颈,再加上连续作战十几个小时,都很困、很累、很焦躁,甚至都有些迷惘了。“我们做期货交易,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,一旦判断出错,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。”潘红志说道:“所以,越是艰难时刻越要静下心来思考。”于是,为了提振团队士气,潘红志带领大家重新调整战略,主动将头寸递增至高点位,预测后续油价反弹,在中端关键点位,进行去头寸操作,并制定了低点位进行增头寸操作。在天亮之前,实现了既定目标,为公司实现了可观利润。

众所周知,油价的影响因素众多,这跟原油自身的政治、金融、商品属性密切相关,2022年3月的俄乌冲突打乱了期现经营策划中心年初制定的计划。面对严峻的挑战,期现经营策划中心也在时刻找寻着破局的机会。在原有的研究体系下,潘红志加强趋势定性研判,建立了定量的预测模型,搭建优化外部信息网络,研判油价在4、5月份维持100-115美元的区间震荡走势,结合“高油价低头寸,低油价高头寸”的原则,为公司降低锁价成本。


打造“硬核”团队



一人强不是真的强,团队强才是真正的强!为打造一支“硬核”团队,潘红志不仅编写了《原油研究框架及运行逻辑分析》系列课件,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,言传身教,与团队共同成长;还购置了相关书籍并组织阶段性培训,带动团队全员积极学习。


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,潘红志搭建了创新型的期现人才库,针对新人制定了完整的投研框架体系;在完善投研框架以及交易策略体系基础上,自主创建自动化价格预测模型,提高价格预测准确性,实现定性分析向定量输出的转化;搭建期权风险对冲管理模型,利用期权+期货方式对整体的头寸进行保护。


立足新时代,勇担新使命!未来,期现运营团队将秉持“研究创造价值”的理念,以产业链利润价值管理为核心,以专业化、数据化、流程化、平台化为驱动,围绕原油、成品油、沥青、化工品、高分子材料五大业务板块,创新衍生品应用模式,打造职业化的现代期现运营管理团队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